大家都在看
【讨论】“我支持香港警察,你们可以打我了"?!
鉴于香港的抗议活动不断升级,加拿大联邦政府已正式发布旅行警示(travel advisory),希望加拿大人在前往香港之前充分咨询,在做出旅行决定之前“高度谨慎”(a high degree of caution)。
旅行顾问告诉加拿大人“由于持续的大规模示威活动而在香港高度谨慎行事”。
“我们的政府非常清楚,在香港有30万加拿大人,”外交部长克里斯蒂亚·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8月14日周三在多伦多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她在那里会见了德国外长海科·马斯(Heiko Maas)。
“这是世界上动荡的时刻……我呼吁所有加拿大人,如果你住在香港,如果你要去那里旅行,如果你有亲戚在那里或正在那里旅行,看看我们的旅游建议。”
她补充说,在香港的加拿大人如果需要帮助,应该联系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
香港机管局昨晚称,对集会者连续两天严重阻碍机场运作及航班升降,使大量旅客的行程受到影响深表遗憾,强调机场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公共秩序及公众人士的行为,受“机场管理局附例“严格规管。机管局又称,航班今日继续重新编配,升降将受影响。
示威者堵塞闸口时,有机场人员要求他们让路供旅客进入,但示威者呼吁「尽量坐密一啲,唔使留通道,不要让旅客进入」。有旅客的婴儿车难以内进,需要机场人员抬起婴儿车;亦有旅客用手举起行李,穿过人群入闸前往新加坡参加世界杯泳赛的香港泳队一众泳手,包括欧铠淳等,昨亦一度被阻止入闸,谈判约1小时后获放行。
不少旅客因未能入闸,一度与示威者发生口角及推撞。有示威者向旅客解释,这次是要瘫痪机场向政府施压,但旅客质疑示威者制造新问题,令更多旅客无法飞回家,另有旅客质疑示威有否得到批准。
记者在温哥华机场,采访了从香港登机前来旅游的中国游客。
现场了解到,国泰航空出行起飞和降落时间延迟。带同两个儿子来加旅游的深圳夫妇从香港飞加拿大往返。丈夫陈先生说他已了解有关香港新闻,不担心在港的安全问题,认为香港市仍是安全之地。但他表示,在香港机场停留时,感觉香港机场情形很乱他说:“香港搞示威和和平的抗议是OK的,但是阻碍公共秩序是不会受大众欢迎的。”此次从温哥华飞回深圳的他们,途径香港的航班被延迟了50分钟。
抗议者占领机场后,示威者和警察最近几天发生暴力冲突,导致所有进出机场的航班停飞两天。
(图片来源:香港01)
图中的这位男子叫付国豪。《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明确表示,付国豪是该报旗下环球网的记者。
被折磨到不省人事的付国豪,依然没有躲过一大群人的踢踹?
付国豪在被送上担架抬出机场的过程中,继续遭到一名蒙面抗议者的追打,凶器是一面美国国旗
《文汇报》透露,被送上担架后,对付国豪的骚扰还持续了近20分钟,之后他才被抬上救护车。暴力如此,为何?
“香港记者协会”发了个声明称:事发时,相关记者未佩戴记者证。
先退一万步说,假若付国豪不是记者,那示威者就有理对其实施侵犯了吗?可以翻看他的包了吗?
再者,付国豪记者的身份不容置疑。至于所谓的“未提供记者证”,有相关人士指出,“付国豪是新人,记者证需要工作满一年以上才能参加资格考试,他计划是下次参加”。环球网同时还有好几个有证记者在场,在此情况下,付国豪作为该媒体的实习记者进行采访,是合乎规定的。
胡锡进14日晚间也在微博公开说明,“付国豪2018年7月份入职环球网,他获得记者证按照规定需要经过一些程序。中国的体制决定了,会有很多年轻媒体工作者活跃在一线,但没有记者证,这根本不是秘密。”
加拿大环球新闻(Global News)记录的现场视频显示,13日晚间,香港国际机场内不乏有着西方面孔、身着黄色记者背心的记者,而偏偏统一穿着记者服饰的付国豪遭到了人群的围困。
据港媒报道,香港工联会会长、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吴秋北14日直斥,示威者是针对内地人、内地记者,“记者来港采访不应受到任何阻挡,这种暴力的行为是对内地同胞、内地记者一种很严重的挑战。”
“无论他(付国豪)是游客或其他身份,都不应受到袭击、围困及搜身。这一切的行为都违反了人权。” 吴秋北指出。
吴秋北14日接受采访 图自港媒
不是说,要追求民主、追求言论自由吗?抗议者们为何就容不下“支持香港警察的”说法?为了争取追求民主制度的“人权”,难道连人的生命都可以牺牲?
01
在加拿大,小编如果开车,在马路上被警察截停,会很合作配合,静静的将车靠路边泊;若不听从警察的指令行事,警察有权将不合作者一枪击毙:
加拿大西媒“环球新闻”8月12日报道了一个悲剧:警察因家庭成员拨打911电话后,而到其家。因随行的一名医护人员被疑似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割伤了,且一名警察的背心也被割断。结果拔出枪,连开数枪,将患者击毙,断气躺在血泊中!,
其后,独立调查组织IIO已经介入,正在全面调查警方在此次枪击中是否有过错。
在西方国家,警方随身配枪,遇到任何的危险都可能开枪射死嫌疑犯。
而且就算误伤,当事警察也只会受到很轻的处罚。
02
2018年12月,在澳洲也发生过类似的案子。
38岁的澳洲华裔男子佟黎和父亲因为生活琐事,引起争吵。父亲怒气冲冲的就一路跑到了警察局,选择报警。
想让警察出面,帮忙“管教”一下自己不听话的儿子。结果警察出警后,就传出3声枪响,把儿子给打死了
警方的回答是,
当他们进入佟黎的卧室后,
发现佟黎正挥舞着刀具,
并做出了抵抗,
这才正当防卫开了枪。
面对警方的这一结论,
佟黎家人并不接受,
表示那把刀只是用来切黄油的,
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危害。
警方在这种情况下开枪,就是个“愚蠢的暴力”。
家人还说,
佟黎在家里十分安静,
从来没有在外面惹事生非过,
连邻居也都证实了这一点,
佟黎人很nice。
结果此事也不了了之
03
众所周知,美国是警察开枪击毙他人率较高的国家,有人就曾在类似中国的知乎网站(Quora.com)上,提出过一个很火的质疑,
美国警察开枪为什么不打腿?
来自美国警界和军方的专业人士,就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1.
有些嫌疑人,即便被击伤,甚至是受了重伤,仍然不会停止抵抗。
而且在更多情况下,当失去理智的嫌疑人被警察射中非致命部位后,反而会进一步抵抗,进一步与警察搏斗,结果反而会加大制服的难度。
2.
很多警察在选择开枪时,自身也已经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而且很多嫌疑人面对警察时,也会出其不意地突袭警察。
这跟你在电影里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电影里,警察通常会先与嫌疑人有语言上的冲突,然后再交火。可在现实中,警察可能还正和嫌疑人打招呼,对方就已经先动手了。
而且在交火时,大家多是盲射,根本没有“仔细瞄准对方不致命身体部位”的心态和时间。
所以,要求警察在遭到袭击的情况下,仍能淡定找准对方的安全部位再看枪的建议,是脱离现实的。
3.
如果非要要求警察可以在极端紧张的情况下,仍能准确将子弹射中嫌疑人不致命、但能限制他们行动的部位,那就需要很长时间的专门的射击培训。
可光培训还远远不够,他们还得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以保持自己这种精准的射击状态。可问题是,目前警察很少接受到这样的训练。很多人离开警校后,甚至就再未接受过射击练习。
此外,很多警局也没有培训警官射术的开销,而且子弹也是要花钱的,价格也还蛮贵的,所以给警察练习射击用的子弹就更少了……
当然,有些热爱自己职业的警察,可能会自己找地方练习,但大多数警察仅仅将自己的职业当成养家的工作,所以如果公家不提供培训,他们也就没动力去自己补课。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射术教练表示,
我知道即便是军队和警察中枪法最好的人,也很难在公共场所、面对被袭击和胁迫的压力下,能够肯定命中对方的“不致命”部位。
很多不懂行的人其实都被影视剧给忽悠了,所以他们很难理解现实的残酷。
记住,一个警察的使命首先是保护公众,然后是他自己,然后才是他对面的嫌疑人。
所以,如果嫌疑人正在袭击周边的无辜公众或是警察,即便开枪意味着击毙,警察也会去开枪。
警察应该有自卫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不应该被置于保护嫌疑人的权利之下。
说白了,
警察也是人,他也紧张,
另外警察首先要保护的是公众的生命,
其实是自己的生命,
最后才是嫌疑人的死活。
这也许,
就是为什么警察在紧急情况
开枪射击嫌犯要害部位的原因吧!
据观察者网报道,付国豪在机场被强行翻开的个人物品中,证件上的个人信息被曝光,手机被抢至今未找回,甚至有一张信用卡遭到了盗刷——这哪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分明是卑劣的强盗行径。
8月11日,抗议者在尖沙咀、港岛东区和深水埗等地进行不定时、不定点的违法及暴力行动,造成各区混乱和流血冲突,甚至有人向警察投掷汽油弹,造成多名警察受伤。
当警队到达机场营救被围困者时,大批人不断向警察投掷杂物,并用强力激光照射,甚至包围警察施袭。无奈之下,警察只好施放胡椒喷雾,一度举枪示警,人群随即四散。
有网友表示,香港警察已经很nice了,如果同样的事发生在西方,哦,你试试,是当场击毙!对政府有意见大可以去和平示威,警察只是打份工而已。
为何不能支持香港警察
8月14日周三,部分抗议者似乎已经意识到前一天的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为我们的行为道歉,但我们只是太害怕了,”在抗议者使用的消息传递渠道及其他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的一则帖子写道
“请接受我们对所有旅行者、新闻记者和医护人员的真诚道歉,”另一则帖子写道。 “我们将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请给我们第二次机会,让我们证明自己能够变得更好。”
声明:加拿大之声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文章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票建议及暗示。部分内容来自观察者网、加新网、悉尼先驱报、多伦多西区那些事儿
加拿大之声是汉加风平台之子品牌,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vanwestca@gmail.com